02
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虹口区武进路86号地块,东起九龙路、北至哈尔滨路,西侧紧邻市级文保单位消防站,南侧隔武进路与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毗邻。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3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7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41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3575平方米;高层主楼15层,建筑高度61.6米,裙房5层,建筑高度22米,保留建筑4层,建筑高度16.4米。设计总床位数为300床,手术间数25间,急诊中心设计日均就诊量1000人次。
03
设计理念
1
绿色医院
采用各种节能减排措施,合理选用建材及设备,降低建筑运行能耗。
2
人文医院
通过对保留建筑历史风貌的修缮和功能提升,营造独特的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医院形象,倡导人文精神,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3
现代化医院
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各功能区与周边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就诊的信息化。
4
人性化医院
营造方便舒适的公共空间,注重近人尺度的细节设计,将人性化的设计贯穿始终。
04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基地内部留存有一幢四层的虹口中学教学楼,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日本人1929年设立的日本寻常高等小学, 1949年上海解放后更名为上海市虹口中学,至今已投入使用约90年左右。
改扩建过程中,被改造的原虹口中学老建筑与新建的就诊大楼完美地融为一体,其间的连接体为急诊大厅,连接了急诊病房、诊室与急救中心。这个融合,既是新老建筑的融合,也是现代手术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与老年医学科体系的融合。
徜徉于内部,连廊标高与新建筑对齐,保留建筑二层与新建筑二层相连,三层与三层相连,在老建筑一侧布设了楼梯,用以连接不同的层高。在改扩建过程中,还注重风貌的保留和体现,原虹口中学旧建筑的墙体通过拉丝处理,使之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质感。
再抬头看,急诊大厅的顶部做了百叶窗处理,在利用自然光照明的前提下,又增加了美感。廊檐处的铁艺,玉兰花代表了上海,十字象征医院,镂空的“1”字则是第一人民医院的醒目标志,处处蕴藏匠心、细心、用心。这也是采用了逆作法施工工艺进行的一次改扩建工程。
结构加固
保留老建筑的主体结构,拆除木楼板和门窗及部分填充墙,并对其结构进行加固,使其满足医疗建筑的荷载和抗震规范要求。
功能重置
改建后一层功能为急诊诊室、输液大厅等,在新建建筑和保留建筑之间设置了连接体,作为急诊大厅。二、三、四层设置了示教室、教研室、多功能厅、办公用房等功能。
立面修复
在立面处理上,通过清洗等技术手段除去近期后加的涂料等与建筑风貌相悖的立面装饰材料,恢复立面材质的本来面目,有残缺、风化或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立面粉刷进行保护性翻新,恢复老建筑的原貌。
经过整修的老建筑既保留了其历史风貌,也保留了一段历史的记忆,同时其全新的功能内核也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它必将伴随着第一人民医院这所拥有近一百五十年历史的老医院载入其史册。
05
新老院区结合
在处理医院新老院区关系时,按照 “功能上互补,空间形态上引领”的原则,将新植入的功能通过跨武进路的两条空中连廊与原有老院区进行全方位的对接,既融入到整个院区大的医疗流程之中,同时也提升和改进了老院区原有的不足之处,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便捷的诊疗环境。
原老院区门急诊合用一楼,导致武进路交通拥挤混乱,门急诊患者无法分流。在新院区总体规划时考虑相应的人车分流及门急诊分流,新院区设置了单独的急诊部,这样,门诊和急诊分别位于武进路的南北两侧,就诊人流进入武进路后自然分流,很好地避免了各自功能的相互干扰和流线的交叉。
新院区在规划设计时优化整合功能布局,针对原有院区医疗功能的缺失或部分功能空间面积的不足,增加了急诊、体检中心、功能检查、病房、手术、中心供应、血库、医疗保健等医疗空间,缓解原有院区的诊疗压力。
针对老院区土地利用率低,地面停车严重不足的问题,第一人民医院在扩建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二、三层为地下车库,共提供130辆机动车停车位。同时将部分医技科室移至地下,在地下1层设置影像科及相关辅助用房。
06
外观形象与空间塑造
在建筑外观形象塑造上,将基地内历史建筑的比例和形制拓展并延续到新的建筑立面构成手法之中。同时在建筑立面的色彩和细节设计上也有所联系,做到新老共存,建筑形象立足于连接两座不同时间维度的建筑,通过尺度和材质的控制,形成灵动而又不失庄重的韵律。
07
绿色人性理念的贯彻
项目充分尊重城市环境及现状条件,融入绿色设计的理念,做到与城市周围环境的协调共生。本着“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这五大标准和要求,从能源系统的选择到控制系统的配套,再到各个末端的选型,按照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使本项目能够引领绿色医疗建筑设计的新方向,并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
在人性化设计方面,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医疗建筑的高情感和人性化,时刻以医患为中心,以使用者为中心,如护士台高低台的处理、无障碍扶手木质把手、住院部走廊上的灯光设计和内嵌式洗手台、无障碍楼层的无障碍病房设计、助浴间设计、医护休息区设计等。
医疗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对建筑设计提出的要求,也应该包含建筑设计的基本艺术语言与技术追求。每一个医疗建筑,无论是新建或者改造,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作为构成所有地区日益复杂的整体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在历史的背景下用发展的思维去考虑医疗建筑的功能、形式和与城市的关系。
08
关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始建于1864年3月1日,是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1877年更名公济医院,1981年挂牌上海市红十字医院,1992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2年加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率先在松江区设立分部,开创“一院两址、错位发展”的新格局。曾多次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现设北部(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南部(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占地29.5万㎡。2017年医院职工3820人,实际开放床位2458张,南北两部临床三级学科和医技学科共68个。全年门急诊人次385.8万;出院人次11.6万;住院手术人次8.5万;平均住院天数6.76天;CMI达到1.06。2017年度申康统计市级医院四级手术量排名中,我院位居第二位。
在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引下,医院正着力打造成为以疑难危重病、急危重症救治为核心的专科专病诊疗中心。2017年申康关注的54个代表性病种中,我院排名前3 的病种有10个,占比达到18.52%;排名前6的病种有28个,占比为51.85%。其中,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心脏起博器/除颤器植入或更换术、喉部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急性胰腺炎、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急性消化道出血等病种诊治数量均位于全市领先水平。
2017年,医院完成了一系列国际、国内领先的高精尖手术:为距今已有46年的国内首例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完成了第22次植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实施NBI术中监测高清内镜下“下咽癌根治手术”;消化科团队完成“MUSE™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协作为一位48岁女性患者完成全球仅200例的“罕见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切除术”;血液科成功为67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心内科率先发布适用于国人的“消融指数”目标值,使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从此有了可直观判断、评价消融程度的“上海标准”。
医院技术实力雄厚,著名专家云集,设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心血管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眼科、耳鼻喉科、呼吸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肿瘤科、妇科、临床药学科),国家卫生部内镜培训基地4个(消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1个(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卫计委重点薄弱学科3个(急诊危重病学、临床药学、护理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挂牌设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上海市眼科研究所、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系、病理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公济-安泰医院全质量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我院内分泌科、消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为遏制2型糖尿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提供了积极有效的科学研究支撑;“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刊登了我院血液科通过降低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进而降低感染相关死亡率的研究成果,这对于延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存周期具有重要意义;NCB、JACI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也相继刊登了我院的学术科研成就。
2017年度,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3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资助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市科委基础处重点项目1项、市科委国内地区合作项目1项、市科委自然基金7项、市科委引导项目4项、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2项、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重点项目1项、实验动物研究领域项目3项。获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资助三年行动计划四大类项目19项、第九批新兴前沿项目1项。
医院现有博导67名,硕导146名,可招收博士后专业25个,可招收博士专业25个,可招收硕士专业36个。多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个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十大医改创新举措、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等殊荣。
医院与以色列拉宾医学中心、德国癌症综合管理中心、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医院与医学院、法国马赛医疗集团、日本藤田大学医院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联合,在医院质量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同时开通了与德国VIVANTES医疗集团、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等直通欧美顶级医疗的远程会诊平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年来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秉承社会效益最大化办院方向,以质量持续提升作为医院的核心管理目标,内外联动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努力不断提高患者感受度和满意度。革新内部管理模式,在国内率先提出“六梁六柱”医院全质量管理(h-TQM)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通过结合卓越绩效准则标杆引领,倡导“质量•创新•共享”的医院文化,即以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以创新引领改革方向、以共享承担社会责任。“市一人”将始终坚持以严谨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筑医台资讯精编出品。
第20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火热招募中!
为扎实推进改善医疗服务新三年计划,持续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更加符合发展需求的现代医院,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筑医台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共同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暨中国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简称 CHCC)将于 2019 年 4 月 13-15 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主题
需求驱动,产业升级——新医疗时代医院建设模式创新
大会时间
2019 年 4 月 13-15 日
大会地点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商务合作
崔 洋: 137 1891 2568 (陕西 浙江 湖南)
杜 佳: 130 3110 6628 (江西 江苏 福建)
李 然: 152 1077 7317 (广东 贵州)
李鑫思: 187 0167 9600 (重庆 内蒙古 黑龙江 新疆)
刘士峰: 185 1189 6496 (云南 天津)
张明明: 183 1090 3319 (河北 )
卢超然: 152 1039 5750 (安徽 吉林 甘肃 山西)
王 静: 136 2103 3412 (山东 河南 海南)
孙晓亮: 185 1562 3218 (宁夏 辽宁)
温海兵: 185 1032 9952 (四川 青海 上海)
杨 迎: 189 1019 2170 (北京 湖北 广西)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